人生有风波,化解有妙招,苏轼定风波里

曾经问过许多的朋友:您最喜欢苏轼的哪一首词?

我以为他们大多会答《念奴娇赤壁怀古》,或者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,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,很多人特别喜欢《定风波》。

后来再读有关苏轼的文章时,好多人也特别爱引用《定风波》里面的诗句。

《定风波》,是选入中学课本中的一首词,很多学生都背得滚瓜烂熟,他们也很喜欢这首词。

最近翻看苏轼的词集,重读《定风波》,对这首词有了新的认识,才逐渐明白人们喜欢他是有原因的。

《定风波》正文只有短短的62个字: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如果把这62个字读懂读通,那么人也就会逐渐接近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平和状态。

以我现在的水平,不能说读懂读通了这首词,只能说我有一些小小的感受。

一,我们要不要从众?苏轼这样答。

从众心理,是一个心理学名词,一般这样定义:

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,而在自己的知觉、判断、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。

从众心理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负能量的一个词。但其实从众心理可以带来好现象,当然也可以带来坏现象。

比如最近网上有一条消息说,某大学的一个宿舍,四位室友全部考取了博士。

这四位室友为什么在学习上有如此的一致性?其实,从众心理在里面起了一定作用。

这也符合我们俗语所说的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的道理。

不过,因从众而引起的不当行为也很多。比如。某个班级突然掀起了攀比风,可能就是班里某一些有影响力的团体成员,突然穿了某种名牌的鞋子,而其他同学为了避免被人瞧不起,也被裹挟着,硬着头皮去模仿。

从以上两个相反的例子,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

好的从众,是能让人积极发展,有益个体和他人的心理和行为。

而坏的从众,是为了虚荣或掩盖胆怯等不良情绪,而违心地采取模仿的心理和行为。

苏轼在这首词的小序里有一句话说:

“3月7日,沙湖道中遇雨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”

这个小序可以看出,突然遭遇大雨,同行的人都感到非常狼狈。如果苏拭是一个从众心理比较强的人,那他可能也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。但是伟大的苏轼,却和别人不一样,他不受别人影响,他有自己独立自主的见识,因此在猝遇危机时,能保持一颗淡定的心。

他怎么能做到淡定、不从众呢?

我想与苏轼对人生的看法,密切相关。

二,挫折来了怎么办?苏轼这样答。

这首词的第一句话就说:

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

何妨吟啸且徐行。”

雨很大,能听得到雨点敲击竹叶的声音。

面对如此猛烈的暴雨,你如果一味地去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nghezx.com/thly/123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