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梦七十年丨俞明德红领巾与白发一起飘扬

-05-:54

温岭日报-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

赵云

今年,俞明德88岁了。

不久前,他走台阶时不慎扭伤腿脚。忍着疼,他继续忙碌。每天清晨4时多起床,一直忙到晚上10时,本该颐养天年的人,总说时间不够用。

他是温岭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。

年至今,近70年的岁月长河无数变幻,在他的坚持下,辅导员的身份一直未变。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他从一名舞象少年,变成辅导员中的“老大哥”,变成满头花发的“俞爷爷”。

忙碌一生,俞明德觉得很幸福。

习近平总书记说,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,也是最懂得幸福、最享受幸福的人。在少先队辅导员岗位上,俞明德择一事,终一生,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。

俞明德带领少先队员举行升旗仪式。记者朱海伟摄

一条熬夜织成的红围巾

去年12月,87岁的俞明德到大溪小学参加少先队活动。活动中,有个叫季遇的孩子向他献上了一条红围巾。一开始,他以为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围巾,但其实不是。

上世纪80年代,俞明德任温岭城西小学(现实验小学)校长兼少先队辅导员。学生家里大多比较困难,很多人都住在杨梅山头,每天要赤着脚带着干粮下山上学。孩子们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学校,也要40多分钟。

季遇的母亲周凌飞,就是其中一名孩子。在周凌飞的印象中,俞老师非常和蔼亲切,对每个学生都笑呵呵的。

一天下午放学时,突然下起了大雨,孩子们没有带雨具,被困在学校里。俞明德和老伴见状,马上到附近的店里买了二三十件雨衣,让孩子们穿上回家。这些雨衣,花了俞明德半个多月的工资。

周凌飞说,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,这是她的第一件雨衣,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。这事,她一辈子都忘不了。“他对待我们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。俞老师的这种态度,无形中影响了我们。”

后来,周凌飞也成为一名教师,目前在大溪中学教政治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周凌飞好几次遇到俞明德。她和俞明德打招呼时,对方已不记得她了。

去年,季遇要参加《红船领航》读后感征文比赛,母子俩商量着怎么写。周凌飞想到了俞明德,“俞老师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少先队事业,正契合奉献精神的主题。”于是,他们在这篇文章中,着重写了俞明德。

去年12月的一天,季遇放学回家后告诉周凌飞:俞爷爷要来学校参加少先队活动。周凌飞决定,送条红围巾给俞明德。“俞老师经常戴着红领巾,红围巾和红领巾差不多,冬天里能起到保暖作用。”

当天傍晚,周凌飞开始织围巾,一直织到凌晨3时才织好。她托季遇告诉俞明德:“您就像冬日的太阳,总是给孩子们红红火火的温暖,请允许我回报您一丝丝的温暖!”

为红领巾忙碌的70年

这条红围巾,俞明德转送给了老伴叶皎凤。叶皎凤拒绝不了,最终接受了,但她舍不得戴,好好收藏着。

老两口于年农历十二月十四结婚,至今快70年了。结婚时,俞明德18岁,刚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,因为他的大小孩形象,他被任命为少年儿童委员。

俞明德向团县委打了报告,于年1月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紫皋大队部。俞明德成了温岭首位“少年儿童队辅导员”。

叶皎凤说,结婚后,俞明德基本上都住在学校,和儿童队在一起。“家里的事,他不怎么管,每次跟他说,他总说很忙很忙。”叶皎凤心里虽有不悦,但考虑到俞明德在做自己喜欢的事,又是好事,她还是支持的,“每次他回家,我们都待他像客人一样。”

从上世纪50年代起,俞明德先后换了好几所学校,但不管是任副校长还是校长,他都会主动要求兼任大队辅导员。斗争岁月,他一边提防特务土匪的绑架杀害,一边带着孩子们唱革命歌曲、宣传土改;和平年代,他带着孩子们养羊、养鹅、养蚕,生产测电笔、电灯罩……
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俞明德因辅导员身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。风波过去后,叶皎凤劝他,不要再当辅导员了,到杨梅山头教书好了。俞明德舍不得红领巾,没同意,反而将叶皎凤劝服了。

接着,他向县教委提出第一个请求:继续做少先队工作。县教委批准了这个请求,让俞明德担任县少先队总辅导员。

退休后,俞明德再次向县教委提出请求:当少先队志愿辅导员。这个请求再次被批准。

中国少年报要奖励他一辆摩托车,他要求将摩托车换成摄像机。另外,他还自掏腰包,买了一部照相机。

借着拍摄,俞明德到学校里去,和辅导员们一起,策划、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。活动中,他一边指导出操、敬队礼等细节,一边拍摄记录。回到家后,他向各级媒体投稿。

年,市委、市政府聘请俞明德为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,并奖励他一台电脑。70岁的俞明德开始学电脑,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打字、发邮件。

年8月,俞明德工作室成立。工作室成员多了,但主要工作与少先队相关。

一直以来,俞明德保持每天清晨4时起床的习惯。简单洗漱后,他就坐在电脑前,处理前一天采访的内容,外发到各家媒体。7时多,吃早饭,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,直到晚上10时睡觉。“忙的时候,他弄到晚上12时,凌晨2时就起床了。”叶皎凤说。

每天晚饭后,叶皎凤希望和俞明德出去散散步。“但他哪有时间啊?”

俞明德说,将围巾转送给老伴,一是老伴戴红围巾比他合适,二是感谢老伴多年来对他工作的支持。

年,俞明德给少先队员讲故事。(照片由受访者提供)

一个被俞明德改变的家庭

俞明德太爱少先队工作了。他曾专门跑到上海、杭州、江苏等地,向当地的优秀辅导员学习。他发现,这些优秀的辅导员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、组织能力的培养。因此,他也把这些带到温岭少先队工作中。

上世纪80年代,俞明德带领温岭县少先队组织开展的“海洋生物博物馆”“蓝色海洋拯救行动”等活动多次在省内获奖,同时在全省、全国推广……

上世纪90年代末,俞明德创建“少年军校”“红领巾海洋文化”“特色文化体验游”“道德银行”等少先队工作品牌,让温岭少先队的优秀工作经验传到全国。

俞明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。林欣是温岭师范附属小学的副校长,也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。她说,之所以走上教师岗位,成为辅导员,就是受到俞明德老师的影响。

林欣家住坞根镇,被父母送到实验小学读书。因此,8岁的她就认识了俞明德。

年上半年,中国儿童报开展“全国各族儿童勤巧小队友谊赛”活动,俞明德看到后,带着孩子们踊跃参加。

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,学校的“请益鸟捉松毛虫”“洗米槽里的节米袋”等4个小队活动获奖了。其中,四(3)中队第一小队的“稻草瓶里长出了黑木耳”获得了“最佳奖”,而林欣就是该小队的队长。

同年7月,俞明德和林欣受邀到北京领奖和参加夏令营活动。“这可是我第一次去首都。我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,在开营式上领了奖。”林欣说。

同年8月1日,俞明德和林欣等来到中南海,参加在邓颖超同志家里举行的闭幕式。邓颖超和孩子们亲切交谈,寄予厚望,并向每个孩子赠送了两个中南海的桃子。

打这时候起,林欣牢记党的教导、邓奶奶的嘱咐。家境贫寒的她,学习更加刻苦。

林欣说,俞明德老师是她家姐妹仨的老师,更是她们的亲人。俞明德改变了他们整个家庭的走向,使他们家越来越好。

年,俞明德与少先队员在一江山岛烈士纪念馆前合影留念。(照片由受访者提供)

一生扎根少先队的信念

因为少先队活动,俞明德一生获得无数荣誉。他是全国第二次、第三次、第五次、第六次、第七次少先队代表大会的代表,先后受到毛泽东、江泽民、胡锦涛、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年9月,24岁的俞明德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,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,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。9月30日晚上,俞明德参加了国庆宴会。周恩来总理来到他身旁祝酒,并嘱咐他:“你是少先队辅导员代表,回去后要好好工作,培养好下一代。”这句话,俞明德铭记了一辈子。

俞明德说,党的关怀、领导的嘱托、自身的热爱、孩子们的感恩,筑成了他一辈子的信念,让他一生扎根少先队。

俞明德一直心存感激,他说,是党和政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。因为从小营养不良,20多岁的他身体不好,患有浸润型肺结核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左束支传导阻滞。有几次,他上着课,突然就大出血,医院抢救,一住院就是一两个月。

在横湖小学工作时,一次抢救后,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。他躺在病床上,隔着玻璃看到来了很多学生,个个噙着泪水。这令他非常感动。
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正是师生情,陪他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不公正岁月。有一阵子,他被关在房间里反省,不给吃饭。半夜里,他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,看见一根竹竿把馒头从门缝里推进来,里面还有一张纸条,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:妈妈叫我送给你的。迄今,俞明德仍不知道送饭的是谁。

每次去学校,俞明德都会受到孩子们热情的欢迎。(照片由受访者提供)

俞明德和学生们在国旗下朗诵誓词。记者朱海伟摄

俞明德教学生吹少先队队号。记者朱海伟摄

两个渴望上学的孩子

随着年龄渐长,俞明德的记忆力不太好了。往往是很多学生记得他,碰面时和他打招呼,他却不记得对方了。但有些孩子,俞明德印象深刻。

不久前,他又联系到了周张标。上世纪90年代,俞明德到箬横镇北小学参加少先队活动时,看到有个孩子趴在教室外的窗口。他就是周张标,当时,他的头部被严重烧伤。

俞明德了解到,周张标命运坎坷,父亲死亡,母亲带着他改嫁,后来家里的柴油灶发生爆炸,母亲和他都被严重烧伤。

再回到学校上课时,因为周张标的样子,同学们都害怕他、疏远他。周张标幼小的心灵,再次受到伤害。他跑到了教室外面。

俞明德问周张标:“你想上学吗?”周张标点点头。俞明德说,他去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。

俞明德来到周张标所在的班级,向学生们说了周张标的悲惨经历,“你们不应该害怕他,而是应该同情他。”

在俞明德的疏导下,同学们渐渐地接纳了周张标,周张标又坐进了教室里。因双手的手指都被烧没了,周张标就用双手夹着笔写字,学习非常刻苦,成绩优异。

后来,俞明德借助学雷锋日,让全温岭的学生们向身残志坚的周张标学习,还组织温岭教师进修校师生为他捐款。

如今,年出生的周张标已经37岁了。他说,俞老师经常嘱咐他,好好读书,不要自卑。正是有了俞老师的帮助,他才能继续上学,后来一直上到了高中,并考上了大学。但因一些原因,他没去上大学。

“俞老师帮我拂开了人生的阴霾,让我变得自信,有了文化知识。”周张标称,他性格比较开朗,经常坐车去外地旅游。如果没有俞老师,他的人生将是另外的样子。

而曾经,俞明德也是个趴在教室外渴望学习的孩子。

俞明德出生于年10月。他在箬横读了几年小学便辍学,捡过烟头、当过药店学徒。

年,他跟着母亲到上海做小生意,住在老城隍庙边的方浜中路邻德里。附近有个私立豆米业小学,渴望读书的他,每天在教室外面徘徊。

有一天,在教室里上音乐课的男老师发现了他。下课后,男老师和他交谈,得知他因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学后,破格让他来上学。男老师姓吴,笔名田地。田地老师还给俞明德买了新书包,付了书簿费。

在田地老师的教育辅导下,年,俞明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上海著名的格致中学。豆米业小学还专门开了庆祝大会。田地老师又从微薄的工资中,拿出钱来帮俞明德付中学的学费和书簿费。

年12月,因战乱,俞明德和母亲逃难回到温岭的外婆家。临走时,田地老师来送他们,还给他们买了两个“枕头面包”。

对于田地老师,俞明德充满了感激。他也意识到,一位好老师对学生有着多大的影响。

但后来,俞明德和田地老师失联了。他多方打听,就是找不到对方。年8月,俞明德在省团校参加全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学习,给他们上课的就是田地老师。俞明德说,如果他到杨梅山头教书,可能这辈子都见不到田地老师了。

这是生活给予俞明德的厚爱。从事少先队工作,俞明德觉得知足和幸福。

俞明德在家中整理采访拍摄的照片,用电脑写稿子。记者陶仙萍摄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nghezx.com/thwh/122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