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古诗文鉴赏与练习定风波

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 https://m.39.net/pf/a_4892467.html
定风波苏轼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,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

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

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译文: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,一边悠然地行走。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,有什么可怕的?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,照样过我的一生。春风微凉,将我的酒意吹醒,寒意初上,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。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,回去吧,对我来说,既无所谓风雨,也无所谓天晴。

一、主旨与赏析

赏析:词人出游遇雨,却不慌不忙,在雨中吟咏长啸,聆听雨韵,思索人生。那“穿林打叶”的风雨,可以不去留意,把它们当做背景音乐;那料峭的春风,最多不过把酒吹醒,让人感到微冷而已。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,听任自然。这样,无论是风吹雨打,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。人生何尝不会“栉风沐雨”?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,顺境不骄,逆境不惧,就会少些烦恼,多写宁静和快乐。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,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,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。

二、作者简介创作背景

苏轼(-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()春,当时是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(今湖北黄冈)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。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,风雨忽至,朋友深感狼狈,词人却毫不在乎,泰然处之,吟咏自若,缓步而行。

四、选择题

一、理解型默写

1.《定风波》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,顶风冲雨,从容前行的句子是:“,?。”

2.《定风波》中写归途遇雨,同行狼狈,词人却放慢脚步,不在意风雨,吟诗长啸的句子是:,。

3.《定风波》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:“,,。”一边是料峭春风,丝丝冷意;一边是山头斜照,丝丝暖意,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:寒冷中有温暖,逆境中有希望,忧患中有喜悦。

4.《定风波》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,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的句子是:,,。

1.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2.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

3.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4.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5.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A.词的开篇突兀而起,“莫听穿林打叶声”,作者从正面写雨,一个“打”字,证明雨下得很大,首句就给读者营构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。

B.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写词人竹杖芒鞋,顶风冲雨,从容前行,以“轻胜马”的自我感受,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、笑傲人生的轻松、喜悦和豪迈之情。

C.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,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、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。

D.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中的“风雨”二字,一语双关,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,又暗指几乎置词人于死地的政治“风雨”和人生险途。 

5.A(作者没有正面写雨,而是写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)

五、赏析题

(一)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下列小题。
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①

苏轼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②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注:①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第三年时所作。②芒鞋:指草鞋,暗指平民生活。

1.从修辞手法的角度,赏析“山头斜照却相迎”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.上阙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有何作用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3.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?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二)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小题。

1.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.结合全词,品析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妙处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三)阅读下面的宋词,完成下列小题。

(注)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(),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。

1.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()

A.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态度。

B.下片“萧瑟”二字,意谓风雨之声,与上片“穿林打叶声”相应和。

C.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。

D.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。

2.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.结尾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一句语义双关,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?请简析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四)古诗阅读。

九日齐山登高

唐·杜牧
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
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

定风波·重阳

宋·苏轼

与客携壶上翠微,江涵秋影雁初飞,尘世难逢开口笑,年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
酩酊但酬佳节了,云峤,登临不用怨斜晖。古往今来谁不老,多少,牛山何必更沾衣。

1.甲诗与乙词中都提到“江涵秋影雁初飞”这一句,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为我们描摹出江南秋色的特点,其中“________”(字)写出了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动态感。

2.杜诗中写着“古往今来只如此”,到了苏轼笔下却是“古往今来谁不老”,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参考答案:

(一)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下列小题。

1.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“相迎”一词把夕阳人格化,通过夕阳“相迎”的热情态度,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,感受到夕阳斜照带给他的无限喜悦之情。

2.对比。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,隐喻将“竹杖芒鞋”的平民生活和骑马扬鞭的贵族生活进行对比,体现苏轼对真切而平淡的平民生活的认同。

3.人生感悟:自然界的晴雨都是寻常的,人生亦如此。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,人生中的宦海浮沉、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?

性格特征:胸怀旷达、性格开朗、积极乐观。

(二)阅读下面的诗歌,完成小题。

1.不追求仕途腾达,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,只以超然、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,哪怕过隐士一样的清贫生活。

2.此句一语双关,既说出了词人无论面对下雨还是晴天,都能从容面对,不为所动,又表明了词人不为宦海沉浮、人生起伏所困扰,能够乐观旷达地面对的思想情感。

(三)阅读下面的宋词,完成下列小题。

1.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。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,注意标志性词语,尽量利用诗歌中的信息。要结合诗歌中心及上下文,逐项进行分析即可。D项赏析有误,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、性格开朗、积极乐观的性格。

2.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;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。

3.“风雨”和“晴”语义双关,既指野外遇到的风雨和晴天,又暗指人生路上的逆境和顺境。人生路上高低起伏,顺境不骄,逆境不惧,遇到任何事情能泰然处之,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(随遇而安)的生活态度。

(四)古诗阅读。

1.白描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。“江涵秋影雁初飞”,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,描写的景物是“岸上的倒影”“大雁”,但并没有对倒影和大雁进行细致的描写,只是用两个动词把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,因此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,“涵”是包含,包容的意思,这个词写出了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动态感。

2.杜诗中的“只如此”表达了是对自己的境遇无奈苦涩之情;而苏词中“谁不老”表现了在人世面前应持一份恬淡达观的处世态度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nghezx.com/thly/12349.html